那時候小升初,北京還沒有現在的“鎖區”政策,我交了狗屎運,陰差陽錯進了海淀區大名鼎鼎的X大附中。
一路上,盡管自己只是學渣,但見過太多學霸和大牛。咱沒吃過豬肉,還沒見過豬跑么!
一所好學校,對孩子的重要影響,真的是一輩子的。
1
好學校,教給孩子真正的努力和拼搏
剛進X大附中,我就發現,只有自己小學玩了六年,別人可都不是啊!
我那時的英文水平,基本限于認識26個字母,估計比現在咱們社群里,很多英文啟蒙做得早的3,4歲的孩子還差遠了;
我的海淀同桌,英文如百靈鳥一樣流暢悅耳,看英文電影完全不用字幕,和外教成了忘年交,經常談笑風生。她在小學六年,已經能把很多原版的兒童文學名著,如《夏洛的網》《殺死一只知更鳥》等,全書背誦了。
數學、語文、物理、化學,每一科都被學霸們碾壓。
坐在我后面的男生,初中就學完了中學數學,開始自學微積分和大學高數;
我們語文課代表,小學就熟讀四書五經,能用古文洋洋灑灑地寫作;
聽高中班主任說,我們學校的一位學長,愛好天文,天天去學校的天文臺觀測,國內外天文權威刊物發表論文,因為貢獻重大,國際上把一顆小行星,以他的的名字命名,那時他16歲。
上中學之前,我一直以為自己怪不錯了呢。上了好學校,才知道自己多么才疏學淺,才知道差距有多大,才知道應當多么努力,才能取得好成績。
北大附中打破行政班,實施“書院制”
幸而我從初中開始住校,晚自習的時候,能24小時、近距離觀摩這些學霸、牛人是怎么努力的。
作業?課間早就做完了,晚自習上,X大附中的同學都在復習、預習(除了那些做國際奧賽,和自學大學內容的)。
我晚自習的同桌,在我們普通班排名前幾名。她每天晚上,把每個科目,每天學的內容,各做5、6本課外練習冊來鞏固(她做得真是飛快!她做5、6本的時間,我差不多勉強能做完1本)。
做完習題,她還常有時間“放松一下”,把語文書上的古文,翻譯成英文;再把英文美文,翻譯成古文。她后來本科就去了普林斯頓。
上了好學校才知道,從來就沒有什么不勞而獲的成績,也沒有什么隨隨便便的成功。每一分進步,背后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辛勤努力。
2
好學校,帶給孩子視野和見識
初中的時候,網絡還不發達,信息很閉塞。那時,我根本不知道美國大學為何物。
睡我對床的學霸姑娘,酷愛二戰史,夢想是考上美國的“西點軍校”。我問為什么?
她告訴我,西點軍校除了培養出了美國最多的將軍(麥克阿瑟、艾森豪威爾、巴頓將軍……),還培養出了世界財富500強中,1000多名歷屆董事長,2000多名副董事長,5000多名歷屆CEO。全美國任何一所商學院都沒有培養出這么多的管理精英。
美國西點軍校
我深深驚嘆于她的視野、見識和夢想。于是,我就把自己的夢想,從“當個白領”,也改成了“考上西點軍校”,你看,孩子之間的影響力是多么大啊。
后來,盡管沒有真正去報考西點,我在追求這個夢想的過程中,跟著對床的姑娘,讀了十幾本詳細的二戰史,還看了很多二戰紀錄片(盡管現在都快忘光了)。
為了軍校的身體要求,我倆非常努力地鍛煉身體,每天跑1200米、跳幾百階臺階、100個仰臥起坐……我們還為了留學的夢想,特別努力地學英文。
我從初一班里英文最差的學生,發奮努力,每天背誦一篇新概念三/四,還利用寒暑假,把老友記看了差不多10遍,高一時英文統考,我考了全區第一。
初中時,我們學校離北大清華不遠,有很多非常精英的書店。同學們相互“攀比”,搶著買過期的原版華爾街日報、經濟學人,還有“經濟全球化”相關的書(暴露年齡了)。
其實我感覺買了也看不懂(反正我看不懂),但這種“攀比”還是比“比吃比穿”強多了。
多少年后,看到英國BBC曾拍攝紀錄片《50UP(人生七年)》常想起當年的買過期華爾街日報的日子。紀錄片展現14個孩子,50年的人生軌跡。
7歲時,來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經習慣了每天看《金融報》或《觀察家》,而貧民窟孩子的理想,是能少罰站,少被打,吃飽飯。
七歲的John和Andrew說自己每天都會讀《金融時報》
50年后,幾個精英家庭的孩子,上了好學校,找到好工作。三個中產家庭的孩子,有一位成為精英,兩個依舊中產。
而幾個來自底層的孩子,包括他們的后代,依然常常與失業相伴。知識改變命運背后,也是一場關于家庭和視野的較量。
上大學的時候,先生最好的哥們,在姑姑的影響下,10歲就給自己起了英文名叫Stanley,因為從小的目標是要進“Morgan Stanley”(摩根斯坦利)。
他有個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習慣,大學四年,每天都要仿寫幾篇華爾街日報的文章。一來熟悉金融市場,二來練習英文寫作。
他是這樣做的:
先讀一篇文章,然后背扣過去,用自己的話盲寫一遍。然后對照一遍,再背扣過去,再盲寫一遍。直到幾乎和原文用詞一樣為止。
去年,他從高盛辭職,進入美國最大的私募股權公司,成為最年輕的合伙人,他也是管理層唯一的亞洲面孔,年薪幾百萬美金。
他的美國同事,需要寫文章,都請他寫——土生土長的美國人,英文寫作還不如高中畢業才去美國的中國留學生。
條條大路通羅馬,有人出生在羅馬。出生在羅馬又如何?只要足夠努力,有寬廣的視野和抱負,憑什么就不能在羅馬叱咤風云呢。
另一件事也令我至今難忘。高中的時候,我的兩個朋友,申請去做了校圖書館的志愿者。我當時還心里小小地鄙視了人家,圖書館志愿者,不就是每周去碼書么?
后來,事實證明了我是多么愚蠢。那時候,普通學生每次能借2本書;圖書館志愿者,能每次借5本書。我荒廢了時日,高中時沒顧得上讀多少書;這兩個同學,每周末回家的時候,旅行箱里都裝滿了書,周而復始。
她倆用了高一高二兩年時間,全面掃蕩了我們高中的圖書館(高中圖書館,本來也沒有太多書),每人讀了幾百本書。高三的時候,她們收心學習,一人考上北大,另一人考上清華。
大學畢業更令人嘆服,上了北大的姑娘,研究生去了普林斯頓,成了國內環境學的專家;上了清華的姑娘,去哈佛讀博,現在成了美國知名大學的終身教授。
去了好學校,能大大拓展孩子的視野和見識,讓他親眼看到,牛人到底是什么樣子,差距有多大,自己要向哪個方向努力。
3
好學校教給孩子,
學習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兒
高考那幾天,我上吐下瀉,少考了40多分,踩線進了號稱全國第三的大學(當然,國內有十來所大學都是第三),因為分數低,被調劑,進了一個非常奇葩的專業。我不甘于調劑,考了托福SAT,申請轉學去了美國。
在中國大學的時候,感覺上進=考證。學長學姐告訴我,管它什么證,都去考!你是北京人,也要去考普通話的證!總之,多一個證就比少一個證好。除了考證,好像沒有什么辦法變得更優秀。
出國之前,我滿腦子是“好好學習”——每門課都考A+,考出接近滿分的GPA和金光閃閃的GRE,得到教授的推薦信,申請牛校的研究生,然后去華爾街或硅谷找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。。。總而言之,成為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。
剛一進校門,我的整個人生觀價值觀都被顛覆了。在美國大學,大家都在忙著改變世界。
一個讀博士的學長,出身貧寒,看到美國大學圖書館成噸出售1美分的舊書(其實就是白送啦),而自己貧苦的家鄉,留守兒童們窮得根本沒有書看。
他成立了幫助農村兒童閱讀的公益組織,每年幾百位留學生到農村支教,還給很多貧困的村子建立了小學圖書館,幫助了成千上萬的農村孩子。
一個比我高一級的學長,因為自己給國內父母打電話不方便,創辦了美國前三名的華人電話卡網站。那是他才大三,每月營收上百萬美金。我們用他的電話卡平臺聯系國內的家人朋友,又方便又省錢。
還有更多的同學,因為買中國食材不方便(冬菇、粉絲、茴香、花椒這些美國超市可沒有啊),開創了中國超市;
因為太想吃一口家鄉味道,開了正宗的中國飯店;
因為經常當國內親友來美的“地陪”,開了全美連鎖的大型旅行社……
有的同學,還讀本科呢,不僅學費生活費自己賺出來(美國學費一年30萬啊!),還能補貼家里,真是太牛了。
被深深震撼之后,我開始思考,不要只是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,要改變世界,要幫助、影響更多的人。
大學期間,在他們的影響之下,我前前后后打了十幾份工,寒暑假也到處實習、實踐,一來鍛煉自己,二來減輕家里供我讀書的負擔。
4
好學校,給孩子最優質的人脈、圈子、資源
名校不能確保人生的上限,卻能設定人生的下限。不止給了孩子敲門磚、入場券,還給了人脈、圈子、資源。
前面提到的Stanley,就是靠緊密的校友網絡,寫郵件、打電話、教授推薦、和華爾街工作的校友見面,找到的第一份工作。
盡管沒進入10歲時的夢想摩根斯坦利(投行界的第二),卻進入了高盛(投行界的老大),妥妥成了華爾街精英。
很多人都知道耶魯大學最神秘的精英組織“骷髏會”吧?從這個骷髏會里走出了3位美國總統、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,還有無數美國議員以及內閣高官。
經過185年的繁衍生息,從美國白宮、國會、內閣各部、最高法院以至于中央情報局,骷髏會的成員幾乎無所不在。
這就是人脈和圈子的力量。
神秘的耶魯骷髏會
當年北大畢業賣豬肉的陸步軒,曾經讓天下人恥笑。北大校友陳生邀請他合伙成立“屠夫學校”,創立了全國超市都在賣的“壹號土豬”品牌,現在兩人身家過百億。
除了人脈和圈子,好學校還提供了最優質的婚戀圈子。
我高考之前,媽媽鼓勵我,好好學習,你考上什么檔次的大學,很有可能將來男朋友就是什么學校的哦!
但這也是實情。《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6》顯示,1980年以后,越來越多的人,選擇與教育背景相似的人結婚。
“男高女低”的婚配模式越來越少,通過婚姻實現階層跨越,越來越難了。“你是誰,就會嫁給誰”。
我和先生的朋友圈子里也是這樣,有的夫妻都是藤校畢業,有的夫妻都畢業于沃頓,有的夫妻一個北大一個清華(不知道將來會告訴娃,哪個是中國最好的大學?),像我和先生也是,都畢業于非名校。
學識影響眼界,眼界決定格局,而格局影響人一生。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,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。
這世界就是,一些人總在晝夜不停地努力,而另外一些人,起床就發現世界已經變了。
上一篇:大氣污染防止期,停工期間忙學習
下一篇:一戶一表改造 一心一意為民